有过军旅生涯的人多少都会与常人有点不太一样。他们对事业以及祖国的建设满腔热血,哪怕退伍了,也会想方设法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添砖加瓦,保家卫国。金牌卫浴创始人兼董事长简永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军时期的简永
当我们背着采访设备进入金牌卫浴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简永已经早早坐在那等待我们的到来。此时正值夏末,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简永坐的沙发上,虽然不像盛夏时节的火辣,但也却是带着丝丝的热度。简永先生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白色的衬衫扣子系在了最顶上一枚,红白条纹的领带使整体颜色的搭配刚好,庄重且不呆板。如果这是秋天,或许我只会觉得简永平常的生活会是很有品位的一个人,但此时炎炎夏日挂在天空,简永的这身穿着,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他的仪式感使人肃然起敬。
采访过程异常顺利,或者说,更多的时候,简永给我的感觉不像是一个大型公司的董事长,而是一名普通的老人,在给他的孩子们讲故事。简永非常的和蔼可亲。因为我不懂白话,所以即使他怕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也迁就我全程用普通话交流,这对于他这一辈的广东老人来说特别的不容易。简永的举措在一系列的细节上特别的暖心,我们的采访也就在融洽的氛围中展开了。
挑战安逸,“下海”办厂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立志要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简永毅然入伍,保家卫国。1975年,简永经历了五年的军旅生涯退伍回到佛山,并被分配到了佛山邮政局工作。当时邮政局的工作是一个铁饭碗,不仅收入稳定,而且工作轻松。但是,军人的热血让简永无法忍受安逸的牢笼,1991年,他毅然辞去令众人羡慕的工作,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来。他与兄妹四人以及舅舅一起组建了全国首批民营卫浴工厂之一的“上华陶瓷”,立志为民族实业振兴做出一番贡献。
刚开始的时候,简永联合众人及其他公司筹集了一笔款项准备办厂,简永负责工厂的建设及管理,而他的舅舅则负责生产。简永回忆说,在91年的时候,天气跟现在一样,基本上每天都下雨,简永经常冒着大雨出去寻找合适的场地建厂,加上当时交通、环境等不如现在便利,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不少艰辛。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在顺德找到一块合适的场地。在他全身心的投入下,经过一年不到的时间,新的厂房终于落成,设备也全部到位,于是在1992年的时候,上华牌卫生洁具问世了。在当时,生产卫生洁具的民营厂家屈指可数,上华洁具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一家。
这是简永第一次办厂,他没有什么经验,又因为建厂筹资背负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压力非常的大。军旅生涯培养出来的性格再次激发了他的潜能,简永默默地对自己说:“既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选择出来自己打拼,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因此,在办厂初期的两年多,他吃住都在厂里面,很少回家。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泡在工厂里面,付出比常人十倍的努力,不分昼夜的在厂里干。遇见不懂的,他就找行家问,然后回去自己默默地琢磨,想不通了再回去拉着人问,直到彻底搞懂为止。有时候半夜醒来,他也要下去车间走一走,跟工人们问一问生产的情况。所以直到现在,只要简永去车间走一走,老职工都不会说他不懂。他可以指导员工每道工序怎么做,研究得虽然不像专家那么深入,但生产的每个工序都烂熟于心。
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卫生洁具供应是比较紧张的,在92年到95年之间,只要有产品,就能卖出去,因此上华陶瓷创办之初,销量非常得好,上华陶瓷也在全国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这也极大得鼓舞了简永的信心,他一面积极得偿还之前所欠下的债务,一面慢慢地打造“上华陶瓷”这个品牌。但就在这个时候,很多的厂家开始仿冒上华的产品,放在市面上售卖,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迁怒于上华陶瓷。简永再次发挥了军人那种能默默承受委屈,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特质。他更加重视自己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当时国家的工商管理局也下来帮助上华陶瓷打假。过硬的产品加上打假的行动,上华陶瓷的品牌危急再一次被简永用行动化解。
在95年后,做陶瓷卫生洁具已经遍地都是了,特别是潮汕地区,陶瓷卫生洁具厂遍地开花,给佛山市场的竞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然而简永却顶住压力,带领上华陶瓷逆势而上,为上华陶瓷的销售再创佳绩。
接盘倒闭工厂再创品牌神话
1999年,为了满足建立新品牌的需要,简永经过多方考察,收购了位于江门的高士工厂,成立了今天的金牌卫浴。当时的高士工厂因经营不善,窑炉以及大部分设备都已被人偷偷拆走卖钱,只剩下一条窑炉。当时简永收购这个厂也是一次大冒险,一则这个工厂本身就已经倒闭停产,是个前车之鉴,二则当时卫生洁具的市场环境也不像90年代初那般供不应求了,而且市场竞争也格外的激烈。因此,当简永接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但是军人的基因又一次激发了简永的热血,要不就不接,接下来就要把它办好。虽然当时除了厂房还能用,设备窑炉都要重新再投资建设,但是简永此时已经有了丰富的办厂经验。因此,他只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就让这个久经废弃的工厂重新投入生产,金牌卫浴正式打入中国市场。
但是当时办厂的条件没有今天这么好,经常都会停电,简永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个月停了二十多次电。停电导致窑炉烧成温度不够,产品出窑的质量不稳定,导致一大批产品不能投放到市场中去。简永因为刚到江门,人生地不熟,办什么事情都比较困难,也不知道如何与相关部门打交道。后来,有人建议简永直接向市领导反应情况。简永听取意见向市领导反应情况后引起了当时的开平市市委书记的重视。当时的开平市市委书记召开会议,动员大家帮助外来企业,并且承诺如有停电一定提前通知,帮助企业把损失降低到最少。其后,市领导又四处奔走,并请来相关专家帮助,逐步减少了停电的次数,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善后,情况就慢慢好转了起来。
停电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开始让简永头疼。当年的工厂员工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98%的员工都是外地农村来务工的。他们遇见事情喜欢争执,一言不合就动手。特别是夫妻之间,动手打架是常有的事情,脸上挂着彩来上班的员工比比皆是。简永再一次借鉴部队里的管理策略化解了这次危机。他颁布了一条规定:无论是谁打架,只要是先动手的,就炒鱿鱼。不论男女老少,都一视同仁。在开除了几名员工之后,打架的人果然越来越少了。
简永发现员工犯错的时候,会当面指出,但是说完他就忘,不会一直揪着员工的错误不放。“前来务工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人家父母把孩子交给你,进了你的工厂,学好了对人家的父母也是交代,我的心态一直都是这样。我的企业虽然不大,但是口碑很好。”简永骄傲得说道。他那种问心无愧的神情,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在停电和员工管理两大难题解决之后,金牌卫浴开始步入正轨。由于前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牌卫浴的品质因此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2002年,简永继金牌卫浴之后再度创立了的另一个品牌。
朴实无华的邻家老头
简永先生的朴实和真诚,在企业的创办和多年的管理过程可谓人尽皆知。如果说这只是简永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的“感性”,那么在作为一个企业家老板的“理性上”,简永的抉择或许更能看出他身上无法掩饰的实在和坦诚。
在企业的发展上,简永一直奉行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精神,不愿为国家增添负担。在工厂创办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简永都没有向银行贷款,而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赚多少投入多少。尽管知道这样会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大,但是他认为,依靠自己的实力去办事才是做社会做贡献,而问银行借贷,则花的是国家的钱、社会的钱。军人那种朴实无华的特质,再次在他的身上展现,或许,跟“商人”相比,他更像一个军人。
对于卫浴行业发展,简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简永说,自己到现在仍保持着当初建厂时的初心,不求什么名利,只是想好好办厂,把企业做好,给工厂的2000多名员工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提供一份坚实的生活保障,多为国家交点税,为社会贡献自己能做到的一点微薄之力。也许,这就是简永作为一个普通企业家最朴实无华的心声吧。
当我们结束采访和简永合影的时候,摄影师说他在镜头前显得有点拘束,希望他能笑一笑。他的神情像个邻家老头,答道:“我笑不出来,因为我现在看见媒体的镜头还是会感到紧张。”
从1992年至今,26年已经过去了,上华厂曾经的辉煌历史犹记在老一辈的卫浴人心里,如今的金牌卫浴,也早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一个新品牌成长为了国内知名的整体卫浴品牌。简永也早已放心的将企业的管理交给了下一代的接班人,自己退居幕后。尽管不直接参与企业具体的事务管理,但是他依然非常关注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至今仍保持着经常巡视工厂的习惯。对于他来说,对产品品质的关注、对生产的重视,已经是融进自己生命里的一种习惯和品质。他的这种品质也成为了企业的一种精神,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不断影响着更多的人。

评论